走进万山区鱼塘乡大龙村,昔日的菊花加工厂内不再是凋零寂静,取而代之的是辣椒烘干机运转的嗡鸣声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一股辛辣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标志着这座闲置的厂房已成功“改头换面”,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年以来,大龙村大胆探索,精准施策,将村里闲置的菊花加工厂改造为辣椒加工基地,实现了“闲置资产”向“优质资产”的华丽转变,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产业动能。

大龙村菊花加工厂曾因市场变迁和产业结构调整而闲置,不仅造成集体资产浪费,也让村民们失去了一条就近务工的渠道。为破解这一难题,盘活沉睡资源,大龙村“两委”班子经过广泛调研和科学评估,决定顺应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及周边乡镇辣椒种植规模扩大的趋势,引入社会资本,对原有厂房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功能重塑。通过修缮厂房、更新设备、优化布局,原本为菊花加工设计的空间被成功转型为适用于辣椒清洗、烘干、加工、包装等多道工序的现代化加工车间。

“改造不容易,但看到周边的乡亲们能有个班上,值了!而且现在的辣椒加工厂每年以3万元的租金付给村集体经济,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党支部书记聂胜勇介绍道,“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有厂房的框架和基础设施,节省了大量建设成本,缩短了投产周期。”这一变“废”为宝的举措,不仅节约了资源,更关键的是迅速创造了就业岗位,让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目前,基地已吸纳了包括脱贫户、留守妇女在内的近20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增加超过1000元。正在生产线旁进行辣椒装袋的村民吴大姐笑容满面:“从家到厂子就几分钟路,工资按天结算,现做现拿,既能赚钱又不误农活和照顾家里,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此外,辣椒加工基地的建成还间接带动了上游种植业的发展。基地与本地辣椒种植散户签订了长期收购协议,以每斤1.8-2.5元价格收购辣椒,解决了辣椒销路问题,稳定了种植收益,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热情,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增强了产业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下一步,鱼塘乡将继续总结经验,推广模式,进一步挖掘盘活各类闲置资源,做优做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让更多的“闲置厂”变成“致富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
通讯员 靳其鑫
一审 阙成岱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相关文章:
万山鱼塘乡:“闲置厂”变身“致富坊” “小辣椒”撬动“大民生”08-31
红线虫惊现五星级酒店浴缸!游客崩溃投诉,官方通报来了!08-28
视频丨法国一直升机取水灭火时坠毁08-26
电改“136号文”半年考,新能源资产后服务赛道马太效应放大08-25
托芙:她一大早就醒了,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次巨大的失败……08-19
专访谢君豪:能出演“坪石先生”,我很幸福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