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苏州疾控重要提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09:27:00    

苏州疾控温馨提示

9月时节,暑气消退,秋日渐浓,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也陆续迎来开学季。在此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本月需重点警惕蚊媒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感染性腹泻四类健康风险。尤其是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切实防范聚集性疫情发生。


蚊媒传染病

关注度:★★★★☆

蚊媒传染病指的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疾病。其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是在全球广泛流行的2种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性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的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皮疹、全身疼痛,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

基孔肯雅热患者典型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尤其影响手腕、踝关节和指趾等小关节。皮疹、肌肉痛、乏力等也较常见。大多数人一两周内恢复,但部分患者的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防控建议

1.个人防护

  • 使用驱蚊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涂抹于皮肤裸露部位。
  • 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使用0.5%氯菊酯处理外衣物。
  • 选择装有纱窗纱门的住所,使用蚊帐。
  • 旅行时携带驱虫剂,选择有防蚊设施的住宿。

2.室内积水管理

  • 水培植物如富贵竹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诱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
  • 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

3.天台、阳台及门前屋后积水管理

  • 屋顶房梁、排水槽等应定期疏通,避免堵塞积水。
  • 天台、庭院内的花盆、泡沫箱、废弃瓶罐等容器应及时清理,闲置容器应倒扣放置,储水容器如水缸应加盖。
  • 竹筒、树洞应进行封堵,莲花池养鱼防蚊。
  • 空调冷凝水应及时排净,废弃轮胎在底部打孔或避免露天放置。
  • 下水井口进行防蚊封堵,有条件的建议将明沟改为暗渠。

4.室内灭蚊

  • 室内可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蚊香液、盘香等减少蚊虫叮咬。
  • 使用发烟灭蚊片或全屋用杀虫气雾剂施药时,应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30分钟后再开窗彻底通风后方可进入。
  • 如室内发现有成蚊骚扰时,应及时开展室内灭蚊。
  • 蚊虫较多区域,可配合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灭蚊工具。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关注度:★★★☆☆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又称“蜱虫病”,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经蜱叮咬传播,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也可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

该病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多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后期常出现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的表现。病情较重者可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晚期可有皮肤瘀斑、吐血、黑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病死率可达30%

近期,我省蜱虫叮咬已进入高发期,前往郊野景区等植被丰富的自然环境区域,需加强个人防护。特别是进行露营、垂钓、采摘等户外活动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防控建议

1.户外时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裤腿。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户外活动前做好防护,裸露的皮肤涂抹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避剂。

3.回家后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附着。

4.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皮肤,不可用手直接拔取,也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正确做法是:使用尖头镊子等工具,贴近皮肤夹住蜱,垂直缓慢拔取,如若无法自行取出,及时就诊。取出后,立即用碘酒或酒精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

5.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6.如果同时携带宠物出游,需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叮咬的蜱。若动物体表发现有蜱附着时不能随意用手拔除,更不能捏碎蜱的虫体或用酒精、烟头等去刺激,这样会导致被病原体感染的概率加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关注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防控建议

1.日常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搓洗双手,确保双手清洁。同时,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2.加强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3.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人多密集或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时,应科学佩戴口罩

4.做好健康监测: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及时就医。同时,避免与有症状的人员接触,以免交叉感染。


病毒性腹泻

关注度:★★★★☆

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病程短。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种类较多,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注意:秋季为病毒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其中诺如病毒胃肠炎容易在学校等集体中引起暴发。

防控建议

  •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病毒性腹泻最重要和最有效措施,室外返回、饭前便后等情况下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 注意水源及食物卫生,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做好餐具消毒。
  • 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患病后应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去做饭、照顾老人和婴幼儿;病人呕吐物、粪便应消毒处理。
  • 及时就医,预防重症发生。


来源:苏州疾控

编辑:小冉

相关文章:

苏州疾控重要提醒09-01

太原城管部门启动防汛应急预案 人机联动做好防汛处置08-24

创作“灭蚊科普”赢大奖!均安暑期征集活动上新啦08-11

夏日出境游防护提示:预防基孔肯雅热等3个病毒性蚊媒传染病07-27

北京疾控:本地感染基孔肯雅热风险极低 今夏已完成两轮全市灭蚊07-26

基孔肯雅热,到底怎么防?小心这种“花蚊子”07-24

广东疾控:倡议全体市民灭蚊,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07-22

住酒店光脚洗澡后感染HPV?真相来了!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