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江苏数字文化产业按下“加速键” 三年行动计划擘画8000亿元发展蓝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9:26:00    

三年行动计划擘画8000亿元发展蓝图

江苏数字文化产业按下“加速键”

7月15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江苏省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份以构建“4916”发展体系为核心,包含17项重点任务的纲领性文件,为江苏数字文化产业未来三年发展描绘了清晰路径。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数字文化企业将突破3000家,营业收入冲刺8000亿元大关,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总营收比重超40%(实现“384”目标)。7月21日,江苏省数字文化产业专题辅导解读会同步召开,对《行动计划》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为计划的有效落地保驾护航。

“4916”焕新格局:

多维目标锚定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立足江苏文化产业现有基础,提出构建“4916”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为产业发展搭建起坚实框架。这一体系围绕视听、信息传媒、出版和文娱4大产业方向,打造网络视听、广播电视、电影、动漫、互联网信息、数字传媒、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和数字文娱9条数字文化产业链,培育16个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

4大数字文化产业现状如何?据统计,2024年,全省数字视听产业总营收3158亿元,规上企业1139家;数字信息传媒产业总营收2033亿元,规上企业815家;数字出版产业总营收322亿元,规上企业204家;数字文娱产业总营收416亿元,规上企业112家。

这4大产业方向进一步形成9条数字文化产业链:视听方向包含网络视听、广播电视、电影、动漫4条产业链;信息传媒方向包含互联网信息、数字传媒2条产业链;出版方向包含数字出版、网络游戏2条产业链;文娱方向包含数字文娱1条产业链。产业链建设的任务是强链、补链,通过梳理产业链上中下游发展情况,及时介入完善,促进整个产业链发展。

新格局之下,《行动计划》锚定了一系列量化目标。到2027年,除上述实现“384”目标之外,营收超十亿数字文化企业将达120家、超百亿企业10家;建设文化类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重点实验室30个。届时,江苏将初步形成支撑平台成熟、政策体系健全、服务保障有力、产品业态丰富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行动计划》明确了6大方向、17个方面、90余项具体举措,确保计划协同推进。

“一定要把三年行动计划转化成各地推动工作的实施计划。”解读会上,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梁勇强调,放眼全国,在数字文化产业新赛道上各省市你追我赶,江苏应该“走在前、做示范”。他提出,“要把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夯实产业根基:

壮大企业与升级载体双管齐下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强则产业兴。2024年,江苏规上数字文化企业数2270家,营收5929亿元,占规上文化企业总营收37%,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活于转型,产业方得新。《行动计划》在发展壮大经营主体方面提出明确举措。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建立重点文化企业培育库,实施数字文化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企业数智转型,省属文化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实施“数智新华”行动,研发数字传媒大模型;建设“荔枝智媒中心”,加快人工智能在融媒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开发精品数字教育资源;推动传统艺术的数字化版权再利用,加快形成技术赋能创作、平台激活版权、生态驱动产业的数字演艺发展模式;布局虚拟现实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等领域,打造沉浸交互的电影消费新场景。

企业合于载体,产业方得盛。《行动计划》提出建强优质产业载体的重点任务。加快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推动更多园区建成国家级园区。加强新型产业载体培育,聚焦产业链和集聚区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新型数字文化产业载体。加快培育无锡“国乐之城”、常州捷成视听AI科创园、南通东布洲动画创投和动画创作产业基地、中国(南京)游戏谷网络游戏产业孵化器基地、苏州梦世界两岸数字文娱产业园和月亮湾文创产业园,加快网络视听、动漫、游戏等产业集聚发展。

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解读,《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的16个集聚区概念,包含13个区域类集聚区和3个单体类集聚区。其中,13个区域类集聚区是以“市域”为范畴的集聚形态,综合产业总体规模、重点企业分布、园区载体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产业扶持政策5大因素,其目标是推动产业在特定地域形成相对集中的集聚效应。3个单体类集聚区包含数字视听省广电集团集聚区、数字信息传媒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集聚区、数字出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集聚区。

“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数字艺术展览


驱动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与数据开发双向发力

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方向。

创新浪潮席卷江苏大地,产业升级步伐铿锵有力。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在全国位于前列,例如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33%左右、处于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累计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4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突破50%,去年我省6个创新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科技创新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行动计划》提出推动文化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强化关键技术攻坚,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重点方向,部署一批数字文化技术研发项目;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支持重点数字文化企业聚焦产业需求和应用场景。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重点文化企业建设一批文化类前沿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广电、传媒、出版、文旅领域重点实验室。

文化数据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繁荣基石。《行动计划》提出高效开发利用文化数据的重要任务。优化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开展公共数据攻坚三年行动,推动公共文化领域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推动博物馆系统先行先试,实施“数字文物百宝箱”计划,建设“云上博物——江苏省数字博物馆”。推动企业数据资源转化,形成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行业高质量数据集。

数据确权是数据开发利用的难点和痛点。江苏省数据局数字社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省数据局正在探索建立数据持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结构性分置的数据产权运行机制,为数据的流通和交易提供清晰的法律保障,激发经营主体参与数据交易的积极性。开展文化等领域公共数据攻坚三年行动,推动数据要素在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支持文化企业申报可信数据空间省123+重点项目库和国家创新发展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文化企业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数字艺术展览


完善产业生态:

优化供给与强化保障协同推进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行动计划》对此提出明确重点任务。强化优质内容供给,实施“四美江苏”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强化优秀网络文学、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微短剧的海外推广力度。创新文化服务业态,大力发展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数字展示、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为更好保障三年计划有效推进,《行动计划》提出一系列提升服务保障效能的重点任务。强化金融服务,开发适合数字文化企业特点的各类金融产品;探索利用数据资产拓宽贷款、股权、债券等多元化渠道融资。加强资金扶持,推动集聚区所在地统筹资金加大对数字文化产业支持力度。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推动实施更多文化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积极建立数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人才支撑,鼓励高校聚焦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设立文化科技等相关交叉学科;支持园区基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文化人才培养基地。

统计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忠实记录者、科学参谋者和有力推动者。江苏省统计局副局长费丽明表示,各地统计部门要深入了解本地区文化企业经营情况,关注文化新业态发展动态,紧跟国家文化监测创新任务和规划,拓展监测范围,健全文化综合统计建设体系,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地见效,江苏将充分发挥省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专项工作机制作用,统筹协调全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建立数字文化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各设区市将聚焦本地优势产业,在重点企业培育、产业载体建设等方面健全机制、落实举措。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所在地(单位)则要按照“一区一策”原则,制定工作计划,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数字文化产业是一种潮流,一种方向,也是一种趋势。”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笑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顺应发展所需、形势所需和人民所需;二是大有可为,江苏拥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三是务实推进,立足现有产业特色、产业基础,实现错位发展,互补性发展。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毛艳

相关文章:

强信心 看数据丨消费跑出加速度,动力何在07-25

注意!江苏大到暴雨!降温时间也定了!07-25

国际知名数据机构IDC:百度AI搜索登顶国内最佳通用AI搜索07-25

江苏数字文化产业按下“加速键” 三年行动计划擘画8000亿元发展蓝图07-25

【做强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渭源:绿染夏菜香 绘就产业振兴“丰”景路07-25

揽下百万高校毕业生,广东彰显大省担当07-24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绘制新蓝图——对话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07-24

中国光大银行举办“走进上交所·光大伴你行”同业生态服务科创企业专项活动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