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水龙头一开,汩汩清水很快流进铺设在洋葱两旁的滴管里,不一会儿,100多亩洋葱就“喝”上了甘霖。这两天,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巨陵镇娄庄村的洋葱遇到了旱情,村民娄纪伟正在地头浇水。
娄庄村既无特色产业,也缺劳动力,全村超半数人口常年在外务工。村内唯一的资源就是耕地。如何实现农民增收、集体收益?
“去年,我们和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村集体在农户中流转出300多亩耕地,没想到光种植洋葱这一项,就进账40多万元。”娄庄村党支部书记娄学伟告诉记者。
去年初,娄庄村通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对闲置耕地进行统计测量,在综合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流转实施方案。最终,农户将土地流转至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调配、经营主体统一种植,打破了以往村民个人流转土地的传统模式,既保障了村民权益,又增加了村集体收益。
娄学伟掀起地膜、拨开土壤,一个个新芽在土豆块茎上破皮而出。“这些种子都是公司提供的,水肥等管理技术全部由公司负责。”娄学伟说。
这两年,娄庄村村集体采取“村集体+龙头企业”的双绑机制与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建立“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先后建设新型反季节温室大棚50多个,经营主体有偿雇用农民参加耕、种、管、收等农事活动,实现了集体、农户和经营主体多方共赢,先后带动1000多名村民就业。
“土地交给村集体放心,每年的租金一分不少,还能拿到分红。”村民娄季栓告诉记者,前两天,他依靠自家的3亩多耕地转包给村集体,刚刚领到了不少分红。
如今,村集体有了收入,娄庄村先后投资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还利用村内历史文化资源建成了2000平方米村民娱乐广场,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游玩。(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相关文章:
我国确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09-08
平陆运河新福水上综合服务区综合楼顺利封顶08-22
“河口大鸡枞”种植成功08-19
我区出台15条改革耕地占补平衡新政08-11
湖南宁远:辣椒丰收满枝头 乡村振兴添活力07-28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文旅促振兴 “老村长”开启新任务07-23
高校党建|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赴乡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07-16
构建职业启蒙教育体系正当时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