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10年间,这个土家族乡走出637名大学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21:35:00    

“现在村里的工作开展起来顺畅多了。”近日,记者在铜仁市德江县楠杆乡采访时,火石村党支部书记付天能的一句感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为何更顺?原来,村里考出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间,楠杆乡有637人考上大学,其中98人考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985、211高校,458人考上本科院校。

楠杆乡地处德江县和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有13个村、1个社区,是全县走出大学生较多的乡镇之一。

“时间久远,无法完全统计考上大学的人数,最真实的感受就是考上名校的学生多了,今年乡里还出了一个北大生。”楠杆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冉操说,乡里不少学生考进了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还出了许多研究生、博士生。

2025年,楠杆乡火石村学子周骏杰考上北京大学。图为周骏杰的录取通知书。

一个偏远的土家族乡为啥能培养出这么多大学生?

曾几何时,楠杆乡辍学率居高不下。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楠杆乡村民走出乡镇,打开了眼界,不少村民感慨,由于文化程度低,在外打工、做事都受到限制,于是将生活重心投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上来。

火石村村民刘明维利用自家房屋在村里开小卖部,丈夫王仕民则在福建一家抛光工厂打工,“我和丈夫小学四年级都没读完,外出打工只能干别人苦不下来的活路”。王仕民一家省吃俭用,支持儿子王鹏飞、女儿王露丹分别考入华北电力大学、福建农业大学。如今,王露丹已大学毕业,正投身基层创业;王鹏飞则在积极备考研究生。

近年来,对国家和省里的教育事业的重要政策,楠杆乡党委、乡政府大力宣传,让家家知晓。每年儿童节、教师节,乡里召开群众大会,给尊师重教的好家长和爱岗敬业的好老师颁发证书,给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发放学习用品。连续多年,楠杆乡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保持在100%。

楠杆乡每年都会表彰优秀教师。

楠杆乡并不富裕,乡政府将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村民们千方百计筹措教育费用。

楠杆乡召开过一次村民代表会议,议题是:建立教育奖励机制。为了鼓励大家重视教育,村民们商定,每年根据考上大学的类别,村里给予现金奖励。

“现在村里,但凡是哪家孩子考上大学,却还在为学费发愁,村民们就会自发地凑钱,解决燃眉之急。”冉操说,乡政府也会主动为困难家庭办理相关助学金等政策优惠事宜。

社会各界也伸出援手。每年由乡党委、乡政府牵头,全乡各界自发募集教育基金4万余元,对新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资助。

据初步统计,楠杆乡的大学生毕业后,少数留在大城市发展,大部分人回到了基层工作,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技术员等。

楠杆乡政府办公室主任杨兴江便是楠杆乡人,他与表哥分别从贵州大学、厦门大学毕业后,都报考家乡的公务员,扎根基层工作,“希望能够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毅

编辑 陈玉林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马刚

相关文章:

10年间,这个土家族乡走出637名大学生08-13

这个村的美丽“兴”能源,竟来自1800年前!06-21

建安区张潘镇:解密“文化密码” 引领乡村振兴06-20

新华社聚焦乡风文明建设 点赞云南火塘议事“围”出好乡风05-23

村里大姐姐们的说唱艺术:移风易俗唱出来05-19

郏县:干群齐心解难题 田间灌溉显担当05-08

小龙虾抢“鲜”上市,价格将更加亲民04-20

2025年“长聚学子·春城暖才”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系列活动启动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