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善本、家谱……登陆天一阁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根据书名或作者检索,便能足不出户,阅览这些深藏于天一阁的珍贵古籍。
5月18日,时值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天一阁博物院发布古籍数字化最新成果:天一阁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新增古籍书影3700余部,总量突破2万册。其中,包含大量善本古籍,宋元明清历代珍本星罗棋布。

天一阁博物院。
“数量大、珍本多、种类广、精度高。”天一阁相关工作人员一口气用四个词概括此次上新的几大亮点——
从类别上看,目前可线上查阅的古籍书目包括经部400部,史部1600部,子部900部,集部1300部,丛部350部;
从版本角度看,可线上查阅的善本古籍有近3000部。其中,宋元本40余部,明刻本1800余部(其中明朝正德以前刻本120余部,明朝嘉靖刻本400余部),明抄本110余部,清代稿本180余部;
此外,还有家谱400余部……
“宋刻本《新刊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元刻孤本《针灸四书》、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集韵》等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具有极高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珍稀古籍,也均在此次平台开放资源之列。”天一阁博物院古籍部主任李开升说。

数字化扫描的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集韵》。
记者点开网页发现,用户无需注册即可查阅以图像形式呈现的书籍内页,文字影像非常清晰,甚至能看清纸张的破损、修复痕迹。
作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从天一阁创立者范钦曾订立的“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等严格族规,到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首次破例登阁、编目,再到范氏又进献638种珍本助修《四库全书》……四百余年来,天一阁的藏书精神从秘守不断转向开放。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天一阁博物院开始实施馆藏古籍数字化工程,并于2009年上线天一阁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

天一阁博物院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扫描工作。张芯蕊 摄
截至目前,天一阁已完成340万页古籍的数字化扫描,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累计访问量超460万人次。未来,博物院还将以每年数字化扫描24万页古籍的目标,加快数字化进程,助力实现“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放眼全国文博机构,天一阁博物院在古籍数字化工作以及公众开放力度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翁连溪说,“这主要是基于天一阁非常丰富的古籍馆藏,扎实的古籍保护、研究工作,对古籍数字化的深刻认识以及开放、共享的藏书理念。”
相关文章:
好消息!“五一”假期延时闭馆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