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电影小镇里矗立着一座高耸的大烟囱。20世纪,大烟囱的所在地为增城糖纸厂的蒸煮车间。2014年,增城区启动工业厂房旧改,这里的钢铁骨架里“生长”出文艺空间,斑驳砖墙上绽放出时尚光影,昔日的糖纸厂蜕变为“光影梦工厂”。
改造活化
大烟囱超“出片”老街区氛围足
阳光斜照在斑驳的红砖墙上,曾日夜工作的烟囱充满年代记忆,如今成为游客必经的“打卡地”。在1978电影小镇的经纬之间,增城糖纸厂的工业基因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1956年增城国营糖厂投产,年产糖量达1000多吨。改革开放后,增城地区的甘蔗种植量逐渐减少,造纸成为工厂主业。从1989年开始,工厂因为环保原因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2001年,增城糖纸厂停产,留下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
2014年7月,在增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1978文化创意园开始立项改造建设,社会资本进入,对厂区及周边旧厂房、旧仓库和散落的旧村庄进行创意性开发改造。2017年,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在1978电影小镇永久落户。

带着浓厚工业风的旧烟囱。
2023年7月,增城糖纸厂旧址成功入选广州市首批工业遗产。
“设计改造保留了工业厂房的空间和建筑的基本元素和风格,通过保留、修缮、活化,让老车间、老厂房焕发新活力。”1978电影小镇总经理陈胜平说。
增城糖纸厂蒸煮车间的清水红砖墙、烟囱和蒸炉保存较好。在2019年举行的广州国际灯光节上,增城分会场以烟囱作为主舞台,通过8个高清摄像头进行投影,并配合激光、音效的融合叠加,形成了环270度的灯光秀效果,流光溢彩,令人叫绝。
大烟囱周边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旅场景。文创店、服饰店、音乐酒吧入驻。“高贤里记忆街”还原了增城六七十年代老街区的场景;“农工商记忆街”则复原农民农耕的场景,斑驳的打谷机勾起许多游客的年代记忆。
像蒸煮车间这样被“活化”的文旅场景还有不少:原用于存放纸张的仓库以集装箱的外观改造,成了专业性美术馆;山顶原糖纸厂蓄水池的所在地变成竹林掩映、荔树成荫的艺术村落。人们还能登上长长的阶梯,在温柔的夕阳下俯瞰山下景色。
未来可期
打造大湾区首家 微短剧沉浸式小镇
1978电影小镇以风格丰富的拍摄场景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吸引了众多剧组前来拍摄。拍摄的影视作品有《旷野之境》《进击的金秘书》,广东汉剧戏曲电影《金莲》《巢战3》《一树桃花千朵红》等。
1978电影小镇先后引进了华语戏剧盛典、华语音乐传媒盛典、华语电影传媒盛典、中国戏曲电影发展论坛等IP。章子怡、许冠文、周冬雨等明星都曾在江边的“星光大道”上留下足迹。
2024年,1978电影小镇打造大湾区首家沉浸式微短剧小镇。记者看到,园区里开阔的工业厂房变身“室内实景库”,搭建医疗场所、家居、办公室等“一屋一景”,可满足剧组的不同需要。“短剧拍摄的时间比较短,我们搭建信息平台,通过信息联动,帮助他们找到场景、找到演员。”

1978电影小镇。
谈到1978电影小镇的差异化优势,陈胜平认为,在地理位置方面,1978电影小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走廊,本身又是工业遗址与潮流文化共生的地标,文旅资源非常丰富。
陈胜平表示,接下来,1978电影小镇将重点围绕商业、文旅、影视三大板块进行发展,园区将完善企业、剧组入驻“一站式”服务配套,开发文旅消费新亮点,大力引进露营营地、酒吧、音乐剧场等,为年轻人打造更多潮流新地。此外,园区将提供有利条件,吸引更多企业、剧组入驻,同时紧抓短剧风口,通过“一部好剧激活一片景区”,构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遗产名片
1978电影小镇位于增城区增江沿江东三路15号,前身是增城糖纸厂,后对厂区及周边旧厂房、旧仓库和散落的民居旧村庄进行创意性开发改造,通过保留、修缮加固、局部拆建、空间置换,进行最大化利用和活化,打造以电影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目前,1978电影小镇已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也是广州市最大的以电影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涵盖了吃、喝、玩、乐、住等多种文化、娱乐、休闲体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岸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相关文章:
活化工业遗产系列报道⑦ | 钢铁骨架里“长出”光影梦工厂07-02
让电影节成影视业创新“枢纽”06-24
00后土木专业小伙转行演霸总 为接剧1个月瘦45斤06-21
丝路琴鸣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