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香港拟推“耐心资本”新体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3:25:00    


硬科技、生物科技,以及新能源和绿色科技,是港投公司目前所选择的三大主要“赛道”。图为2024年在中国香港上市的某相关企业。摄/焦建


耐心资本“既经得起经济周期起伏、不会只着眼于利润,更着重于目的及影响”。随着一系列成绩发布,港投公司作为耐心资本的“点线面”操作思路亦日渐清晰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作为中国香港特区近年来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新生态的一个核心抓手,随着由特区政府成立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港投”)投资结果“成绩单”陆续公布,其作为“耐心资本”如何发挥作用的具体脉络,亦逐渐浮出水面。
5月22日,在港投所主办的首届“国际耐心资本论坛”上,港投透露称其目前已投资了超过100个项目,包括部分旨在“出海”或在港落地的中国内地企业。有五至十家公司今年有意申请在港上市,部分已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为提升中国香港长远的竞争力和经济活力,被定位为官方“耐心资本”的港投辖下四个基金,共管理约620亿港元。因尚未发布过公司年报,上述部分信息属于首次公开。
当日参会的数位业内人士也认为,对港投规划落地的“点线面”操作思路,以及中国香港正在逐渐成型的科技创新投资体系脉络,“前述一系列信息公布后,可以看得更清晰一点”。事关港投的战略布局,以下是或许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香港科技创新生态此前欠缺完整的融资链,即包括天使投资、创投、私募股权及首次公开发行(IPO)等多个环节。从宏观定位来看,港投旨在成为“耐心资本”,正是中国香港特区欠缺的关键性资金。
在此之前的十数年间,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为发挥其原有研发优势,已在从上游至下游的科技生态圈内投入了大量相关资金。但亦有多位与科技创新体系有关的官员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关键是要撬动而非依赖政府资金,或者完全由政府投入。”
港投的建立初衷便与此有关。“与一些海外主权基金单纯寻求财务回报不同,港投首要任务是通过投资推动企业更多层次地落户香港、更多维度推动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2024年6月港投首个项目落地致辞时曾指出。在5月22日的论坛上,陈茂波则进一步指出,耐心资本“既经得起经济周期起伏、不会只着眼于利润,更着重于目的及影响”。
自2023年10月上任至今的港投行政总裁陈家齐,也曾于今年2月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形容称,其过去一年的工作状态为“二三四”。二代表选择项目和伙伴时的“双重使命”原则,即必须考虑财务回报,也必须考虑支持创新科技和战略性产业发展。
三则与港投2024年6月宣布的将初步聚焦的主要赛道有关,即硬科技及相关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生命科技,以及新能源和绿色科技;四则被认为是港投工作的具体方向,即重点关注高素质资金引入香港、汇聚更多企业、针对人才,以及面向国际协作。
其次,除确定投资赛道及工作方向,港投也正通过相关项目库为基础,带动海外等各类资金汇集。按照其近日多次在公开透露的信息,“目前港投每投资1港元,可撬动的相关资金则超过4港元”。
分析其中的微观作用机制,按照陈家齐的说法,港投进行投资,除争取中长期回报,也希望不同公司落户香港。这些公司在获得港投公司投资后,在寻找其他资金、进入海外市场等方面的成长速度会快于预期。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的科技及资金链条逐渐打通,也被普遍认为是相关撬动机制产生的核心背景。“目前是投资创新科技的最好窗口。随着中国内地积极发展创新科技,加上中国香港作为高端人才集聚地、国际金融及创科中心,所有要素加起来,对耐心资本颇具吸引力。”陈家齐指出。
亦有当地一位投资者对《财经》解析了港投在推动被投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即“港投入股可能会加速相关项目估值的提升,形成双赢局面。在中国香港还没有更多权威投资机构背景下,港投的背书仍较为被市场看重,如此才有可能把原本需要五到十年达到IPO的时间缩短到两年左右”。
在此基础上,被认为与港投进一步发挥更多撬动作用有关的,则是在5月22日其宣布的多项投资合作具体成果,包括成立耐心资本专项基金、共同投资伙伴计划,以及建立国际性拓展平台。
具体而言,港投与戈壁创投(Gobi Partners)合作成立的“耐心资本专项基金”,通过杠杆更多包括主权基金在内的国际长期资本,结合在香港的跨大专院校协作,专注投资香港大学生态系中涌现的早期创业机会;与蓝驰创投合作成立的共同投资伙伴计划,将推进共同投资项目,重点支持有全球视野的华人科技创业者和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
这其实也被认为间接解答了此前外界关切的港投是否“投早投小”问题。而可资佐证的是,当日在论坛出现的多家当地企业亦面向不同行业,所处融资阶段有所不同。按照陈家齐的说法,“这正展现了香港在孵化、培育和支持创科发展方面的多元活力”。
第三,随着在过去十多年间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节点事件包括特区政府设立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及港投,以及创办一系列大型科技类会展等,中国香港的创新投资生态正在不断得到改善,且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新特征。
“今天的中国香港非十年前可比,已从一个几乎不被视为创新科技中心的城市,迅速成长为亚洲最具潜力的创新热点之一。当地的创业公司数量由2015年的1500家增至现在的近5000家。6万至8万人每日穿梭于港深之间,这种无缝连接的跨境融合,为创业公司提供了办公空间、人才、市场与供应链资源。创新科技行业对香港GDP(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达7%至10%。”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唐启波在出席此次论坛时指出。
此外其也透露,中国香港的风险投资资金预计已增长10倍,从2015年的不到5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50亿美元。“而在2015年时,中国香港几乎没有‘独角兽’企业可言,目前则估计有15到20家”。
随着相关创新生态的不断拓展,国际化亦是中国香港体现创新生态特色的重点方面之一。如前所述,在5月22日公布的相关合作成果当中,港投就已与基汇资本合作成立国际策略拓展平台,旨在加速初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初始阶段聚焦以中东为重点的全球南方市场开拓和深化发展。
在此基础上,港投在东亚市场的相关布局亦在持续推进之中。例如,港投此前已在中国香港投资了电动车和基础设施领域公司,并与泰国进行合作;部分被投金融科技公司也已在印尼开展业务,随后扩展到泰国。
港投在向《财经》提供的材料中指出,“此次论坛搭建国际平台,汇聚来自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包括中东和东南亚在内的全球南方等地的机构代表,从长期投资角度与前沿科技议题进行深入讨论,让国际耐心资本与前沿潜力项目直接互动交流,促进资本与机遇的对接和知识共享,发挥港投在汇聚与牵引国际耐心资本的影响力,实现多方共赢”。

图片

责编 | 秦李欣

图片

相关文章:

紫荆文化集团多项重点项目发布,添彩文博会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展区05-24

香港拟推“耐心资本”新体系05-24

香港科技大学表示欢迎哈佛国际生转学 愿无条件录取05-24

新华全媒+05-24

全国劳模冯正军:20年如一日守护电网安全05-23

航拍首个“中国最像火星的地方”——大柴旦红崖火星地貌景区05-22

巴基斯坦总统重申巴坚定奉行一中原则05-22

金固股份再获全球龙头车企定点 预计明年下半年量产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