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无名山大川但岭南烟火足!佛山禅城用“公园、街巷、绣带”拼出文旅新增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5:40: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江仕志 佛山报道

82%——这是禅城的土地开发强度,远超珠三角城市平均值;32.9%——这是禅城2024年文旅总收入收入增速,高居佛山第一。两组数据的反差背后是一场工业城市探索文旅发展的解题思考。

面对“无名山大川、无自然奇景”的客观条件,禅城一方面立足城市基因,以“非景点化”开发激活存量空间,另一方面,通过 AI 赋能、内容共创、数字融合等,构建全域旅游体验网络,迎合多元文旅消费需求。

“千年佛山,烟火岭南”,漫步街巷,穿行村落,踏入旧工厂,烟火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这是居民生活的本真模样,也是禅城文旅发展的独特魅力所在。当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烟火相互交织,便赋予了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内核”。

街巷成为流量入口

客观来看,禅城既无高耸入云的名山大川,也无蜚声遐迩的大所院校,缺乏天然的流量入口,这是文旅发展的先天短板。

“我们思考,是否可以把千年岭南文化历史,融合为我们的城市格调,我们的社会生态,是否可以把人文烟火,融合为我们的产业内容,我们的消费场景,从而全力打造一个具有岭南味、年轻态、时尚感、国际范的烟火禅城。”在不久前举行的禅城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杨涛如是说。

禅城的文旅发展模式,尤为突出的一点在于另辟蹊径,而是聚焦公园、街巷、锈带等城市细节,以“非景点化”的空间开发模式,激活存量空间价值,使城市文旅发展独具特色。

南风古灶的窑火跃动时,百米外的柒号陶仓正举办当代陶艺市集;祖庙万福台响起粤剧锣鼓声的刹那,年轻人在垂虹社区的树荫下举起手冲咖啡;穿行在岭南天地的镬耳墙间,能清晰触摸到城市更新的温度。数据显示,2024年,禅城区接待旅游总人次1288.32万人次,同比增长23.4%,增速位居佛山全市第一。

此前,禅城开展城市格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城市格调主理人“1+3+6”成长计划,以街巷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以艺术为核心、以营销为驱动,挖掘闲置空间新价值,打造格调空间新场景,迸发在地文化新活力,激活城市IP新魅力。

据统计,自2024年10月以来,禅城完成格调项目103个,开展无界艺术项目101个,盘活空间超30万平方米,完成快子路提升、垂虹别院、BASE21、镇岗坊等一批重点项目,有效促进城市气质和艺术氛围提升。

咏春宗师梁赞后人、佛山梁赞IP全球潮圣地项目主理人游善碧介绍,公司计划在佛山升平路旧址重建永生堂,来发扬梁赞的医德与武德、推广咏春拳。未来,该片区可能发展为以梁赞纪念项目为核心,融合文旅和功夫饮食文化的“功夫街”,为佛山功夫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诸多城市格调项目,将为禅城文旅融合增加新的亮点。

根据最新发布的《禅城区文商旅生态融合发展计划》,接下来,禅城将聚焦焕新公园、街巷、村落、锈带、滨水五类城市空间,利用“公园”+赋能,打造更多公园文商旅融合空间,吸引主理人打造更多格调街巷,佛山古镇为粤港澳大湾区理想旅游目的地,季华路潮玩经济轴为湾区时尚潮流名城,打造南风古灶为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重塑东平河水轴线—打造湾区水岸经济文旅消费高地,环罗格休闲活力区—打造湾区水岸经济文旅消费高地。

以政策创新撬动岭南非遗“活化”

“来禅城游玩,包在我身上!”手机屏幕一亮,头戴绚丽狮头帽的“佛小禅”灵动现身,将禅城古韵今风的游玩线路娓娓道来。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AI文旅智能体,“佛小禅”搭载蚂蚁百灵、DeepSeek等大模型,不仅能化身数字导游,提供游玩路线选择、讲解历史典故,也能当贴心旅伴,提供美食推荐、天气提醒等服务,开启AI赋能城市文旅新体验。

“佛小禅”是禅城文旅发展创新的一个典型。在空间活化之后,禅城通过内容共创、数字融合、服务闭环构建全域旅游体验网络,将传统民俗(如行通济、秋色巡游)转化为情绪消费场景,迎合多年龄层文旅消费者的需求。

以Z时代消费者为例,《2025抖音精选年轻人趋势洞察》指出,在文化与情绪表达上,年轻人以“日常低成本叛逆”释放压力,在生活方式上则开启“低能耗”实验,重构日常半径,聚焦周边菜市场、乡村小院及小城旅游,更关注附近生活。社交与兴趣方面,年轻人更在意个性化符号,对未知有很强的探索热情。

这也为城市文旅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禅城选择把“情绪旅游”作为重点发力的方向,设计多条旅行线路。比如,“多巴胺”悦己主题聚焦“快乐主题”和“松弛感旅行”体验,将整合重点片区内美食资源,推出粤剧、广东音乐等传统曲艺体验产品。“内啡肽”主题强化成长价值,整合历史街巷、演出剧场、工业游径及活动赛事资源,让旅程充满成长意义。“血清素”则激活社交属性,拓展研学游、亲子游、搭子游等多元旅游形式,吸引全国学生、亲子家庭、青年搭子参与。

美国著名品牌文化学者道格拉斯·霍尔特曾提到:文化表述为人们提供了归属感、认同感以及强化自身身份认知的基本素材。品牌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产品的质量或市场策略,而是在于能否展现独特的文化意义,在文化层面上与消费者产生共鸣,成为他们身份和价值观的体现。

城市品牌的打造也是如此。禅城通过多重创新激活传统文化:一是进行各类文旅项目的营商环境优化,二是创新制度和模式,让本土文化在现代有了多重表达。

具体来看,在服务生态方面,禅城着力优化城市经营管理机制、城市营商环境软服务、文商旅活动审批流程、实施临街街户的经营划线管理工作指引和临时摆卖点的管理工作方案,支持夜市、市集等新型商业业态,提升各类商业发展的多样性。杨涛介绍,禅城将推出100万方物业空间,对艺术家、设计师、主理人等实行免租低租、流量扶持等政策措施。

在制度上的创新突破也十分关键。禅城搭建“岭南文化合伙人计划”机制,鼓励在不同空间、不同场景为岭南文化的推广做出贡献的企业、机构和个人成为岭南文化合伙人,并且首创非遗传承人备案制度,三年内将认证100名以上创新性非遗传承人。

岭南文化合伙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表示,将融合禅城文脉和人文历史,联动景区、社区与人,以新潮、年轻话语创作更多具美好寓意作品,挖掘佛山木版年画非遗技艺潜力。日前,刘钟萍入围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选人名单,是佛山市非遗领域唯一代表,也是名单中最年轻者。

“作为文化自信的一代,00后对中国元素有着天然偏爱,像南狮这类辨识度极高的设计,深得他们青睐,市场反响尤为热烈。”东莞市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祖峰认为,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产品研发整合提供了大量优质素材,未来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获悉,禅城计划2025年活化文旅新空间30万平方米,举办不少于8场重大文旅体促消费活动,推出一批特色主题游线,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9%。2026年打造10条重点示范街巷,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9%。2027年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6%、9%。到2027年,五大全域文商旅融合区基本成型,完成引进文商旅新业态项目100个等目标,着力打造“街巷有chill流、村落有乡情、美食有镬味、服务有温度”的烟火禅城。

“大家都是‘千年佛山,烟火岭南’的书写者、创造者,也是共享者、拥有者。”禅城区委书记严冰表示,禅城将通过搭平台、给红利、造氛围,为广大文旅从业者创新创造、施展拳脚提供肥沃土壤、创造良好条件。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无名山大川但岭南烟火足!佛山禅城用“公园、街巷、绣带”拼出文旅新增量05-22

探馆之旅|秀秀我的才艺05-22

“两重”建设加力提速 全国超14万公里城市“生命线”焕新升级05-21

歌舞水果伴手礼热情迎客,中老铁路元江站刮起“最炫民族风”05-20

住建部: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努力把老房子、旧房子改造成好房子05-20

畅游南北疆18天!首趟“长三角号”援疆银发专列宁波启程05-20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圆满落幕05-20

内娱"打鸟队"+1!陈龙记录上海生物多样性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