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邻居
因纠纷其中一人刀捅两人
造成一死一重伤
……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2《一线》等播出了大连市公安局甘井子分局侦破的一起31年前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

案件回顾
1994年8月18日晚10时,在甘井子区某村,发生了一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恶性案件。当晚,犯罪嫌疑人李某和他母亲高某珍等三人因琐事与都某财、王某国两人发生纠纷,在争吵过程中,李某看见自己母亲与人发生推搡,气不过就拿起刀,分别捅向了都某财、王某国。
一瞬间的恶念,犯罪嫌疑人李某就造成了一场都某财被捅伤、王某国被捅死的惨剧。见到自己闯下大祸,李某当即选择逃跑。
案发后,办案民警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追捕抓逃工作,对李某相关联的人员进行了仔细的排摸调查,梳理其所有可能逃跑的路线。
但李某比较狡猾,转移藏匿了起来,碍于当时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始终没有找到李某的下落。让办案民警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此时的犯罪嫌疑人李某仿佛在人间消失了一般。
案发后的31年来,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大家都没有放弃这起案件的侦办工作。当年的卷宗材料都留存着,追捕嫌疑人李某的这个接力棒,传到了新一代的刑警手中。

逃犯变“网红大咖”
结合多年追逃的经验,依托新型警务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甘井子公安分局2025年以来共抓获了11名逃犯和积案嫌疑人,同时,再次对李某的案件开展梳理。
在工作中,民警们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民警发现一个叫“王某”的人与当年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形象上高度相似,这个“王某”常年活跃在北京,他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开设有多个账号,公开身份是自媒体人,而且还是一名善于热点分析、金融咨询的“网红大咖”。

被抓时正打算两天后潜逃国外
经过深入调查,民警们所获取的信息均与李某呈现出高度吻合的特征。于是,由刑侦大队民警组成的追逃专班经过深度分析,根据掌握的“王某”与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信息和线索,辗转北京、辽宁、河北等多地开展工作。
通过深入走访调查、持续循线追踪,最终确定这个“王某”就是犯罪嫌疑人李某,现居住于北京市,民警立即开展抓捕行动。
在北京警方的配合下,民警于今年2月17日在北京市某美术博物馆内,将正在参加文化宣传活动的李某抓获。令办案民警没想到的是,李某正打算两天后潜逃去国外。

潜逃31年终被抓
经民警调查和李某供述,其在1994年作案后,潜逃到内蒙古的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隐姓埋名地生活。
直到2000年,变身成王某柱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来到北京发展,并以落户河北某地的契机,再次改名成为王某。
虽然只有初中文凭,但凭借着能说会道和擅长唱歌乐器,洗白之后的李某常年混迹在各种圈子当中,将自己包装成了一个擅长时事分析、金融投资、文化交流的“智库专家”。

虽自以为“改头换面”,但心虚的李某多年来一直关注法治新闻。今年1月,李某在新闻媒体上得知大连警方近期抓获多名逃犯时,感觉“下一个可能就轮到自己”,于是立即通过伪造的身份购买了去往国外的机票,哪知就在李某要逃跑的前两天,被突然出现的民警抓获。
法网恢恢,恶行虽久必得严惩。到案后,犯罪嫌疑人李某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其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至此,这场跨越了31年的追凶长跑在一代代民警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来源:大连晚报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安文元
相关文章:
央视报道!大连破获31年前命案,凶手已成“网红大咖”08-29
遗失的手机被火速寻回,桂林市民送3面“幽默锦旗”点赞派出所民警08-26
新同学,这些游玩优惠请收藏好08-22
抚州市临川区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08-21
警民携手连夜搜救 老人7小时平安寻回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