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清镇银杏村建起了第一个加工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5:18:00    


立夏时节,走进贵阳市清镇市新店镇银杏村,临近中午,村办公室旁的银杏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体育用品加工厂,依旧机器轰鸣,10余名工人在车间里忙碌着。银杏村党支部书记赵祥伍怀里抱着李永会8个月大的孩子,站在加工厂的门外张望。

31岁的李永会是这里的领班,两个月前在银杏村党支部书记赵祥伍的引荐下,她去了安顺市关岭自治县学习羽毛球拍的制作过程,并在半个月后学成归来,短短一周时间便培训了10多名村民上岗。

“我们这儿有两个人是需要带着娃娃来上班的,所以就在加工车间的楼上准备了房间和床,孩子困了可以睡觉,醒了,所有村干部都会帮着照看一下。”把孩子送到李永会手中后,赵祥伍又转身回到村办公室忙起了其他工作。

“我们目前有压膜、打孔、打磨等6个程序,操作都比较简单,一学就能上手。4月份开工半个月,我就领到了将近2000块钱工资,时间灵活,还能照顾老人小孩。”李永会介绍。

这是银杏村的第一个加工厂,在此之前,村民的主要收入都是依托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和中高龄劳动人群只能在家种地,农闲的时候除了刷手机,就是打麻将。

“在农村,让留守群体从‘被动留守’转向‘主动创业’并不容易。”赵祥伍推了推眼镜,回忆起当初“跑产业”的艰辛过程。

“当时我们村被评为‘后进村’,我就想,要是没有项目支撑,想要变成先进,那是不可能的,我就找村支两委商量,决定由我外出去找项目。我乘班车、坐高铁,去遵义、六盘水、安顺等地寻找项目,再回来讨论,得到了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村支两委干部和镇包村站所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再次去关岭考察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情况,来回十来次,才敲定了这个项目。”

在村干部和镇包村干部的努力下,银杏村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加工厂,一个羽毛球拍38道工序,他们拿下了6个生产工序。“有了这个产业,村里的妇女都愿意来这里上班,有事干,心里踏实。”李永会说。

虽然刚起步,大家却都信心满满,“目前我们有15名工人,生产合格率能达到92%,等大家再熟练些,我的要求是100%,到时候我们再把其他工序引进来,希望能联合其他村一起,把产业做大做强,临近的留守人群都能有活干。”赵祥伍谋划着未来,眼睛里冒着光。

来源:贵州日报

记者 梁圣


相关文章:

清镇银杏村建起了第一个加工厂05-22

金固股份再获全球龙头车企定点 预计明年下半年量产05-21

“两重”建设加力提速 全国超14万公里城市“生命线”焕新升级05-21

宁波大学:学生“住企”,趟出人才培养新路子05-13

出门即公园!海淀这里将焕新05-10

进度过半!安州首个地下空间综合体预计今年底建成投用05-09

5月20日起施行!山西新增5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05-09

营商沃土育新机 项目建设“加速跑”——金昌经开区重点项目建设见闻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