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背景下,《行走河南谈艺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文艺评论工作的立体视角。这部著作的上篇《行走河南谈艺录》以访谈形式畅聊文艺热点,下篇《山清水秀 文润河南》系统梳理十年创作经验,二者共同构成了文艺评论工作“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完整闭环。
《行走河南谈艺录》上篇注重文艺评论的大众化实践,以访谈形式将文艺评论从学术殿堂带入寻常百姓家。四期节目精心设计了“让文物活起来”“书法之美”“中原画风”“河南曲艺”等主题,邀请文艺名家以沙龙形式展开对话。节目特别注重“烟火气”,通过接地气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使高深的文艺理论变得可亲可感。比如第一期关于文物活化的讨论,不仅展示了文艺创作的多样性,更启发观众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这种大众化实践正是文艺评论“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功能的生动体现,让文艺评论真正成为连接专业与大众的桥梁。
《山清水秀 文润河南》作为下篇,重在文艺评论的学术性升华,集中展现了河南文艺评论十年的理论积淀。这部分内容汇集了河南文艺界、理论界学者专家的深度思考,围绕新时代文艺发展展开系统论述。书中专家学者立足河南实际,为文化强省建设建言献策。与上篇的大众化取向不同,下篇更注重学术性和系统性,通过对河南文艺评论发展历程的梳理,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观点。这种学术性升华不是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建立在对文艺创作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行走河南谈艺录》的可贵之处在于实现了上下篇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不仅体现在内容编排上,更体现在对文艺评论工作方针的完整诠释中。上篇“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与下篇“引导创作,推出精品”看似分工明确,实则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上篇通过访谈形式展现的文艺实践案例,与下篇系统总结的文艺评论方法论形成呼应;下篇提炼的学术观点,又为上篇所体现的大众化评论实践提供了理论注脚。这种有机统一还体现在参与主体的多元融合上,文艺评论家、艺术家、高校师生、媒体人士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评论生态。著作通过展示这种多元主体的互动过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创新路径。
《行走河南谈艺录》证明文艺评论可以既有学术高度又有大众温度,既能引导专业创作又能服务普通受众。著作中呈现的“正气、底气、朝气、锐气和灵气”,正是新时代文艺评论应当具备的品质。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著作展示的线上线下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的传播方式,为文艺评论的传播创新提供了有益参考。
《行走河南谈艺录》附录了51个短视频,扫一扫二维码,使线下线上的精彩同步呈现,令人耳目一新。在一个无视频不传播的互联网时代,该书的短视频制作,既是文艺评论的阐释,又是新媒体传播的实践,展示出了及时性、交互性、多样式等特点,唤起读者共鸣,影响文艺创作。(范昕)

《行走河南谈艺录》
赵慎珠主编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25年5月
ISBN:978-7-901044-30-2
定价:68.00元
相关文章:
《行走河南谈艺录》:文艺评论的双重维度05-23
高端访谈丨“开启两国合作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新时代”05-19
总台文艺端午新媒体特别节目 “游沈阳过端午”——和平区重磅开场!05-12
平舆县清河街道孟庄社区:河南艺博奋战二季度 “缝纫”乡村振兴新辉煌05-10
科技创新结出产业硕果05-08
沙尘暴蓝色预警:河南湖北安徽等7省区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