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全媒体记者 高少帅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是厚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当前,烟台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创新成果爆发期:蓝色药谷生命岛全面投用,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已有3个一类新药转让合同总额超1.6亿元,IVD医疗器械产业园一期竣工,41款1类新药处于临床或上市申请阶段……
站在生物医药崛起的风口,烟台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积极融入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和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局,全力激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动能,加快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城。
今年以来,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捷报频传: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联合申报的化药1类新药X-L177胶囊,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获准开展治疗髓系恶性肿瘤的I期临床试验。截至目前,实验室已有3项一类新药项目实现转化,累计转化交易额达1.6亿元。
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由烟台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携手共建,自2022年3月获省政府批复建设以来,发展迅猛。园区占地225亩,建筑面积达42万平方米,科研楼、公共仪器平台和研究生公寓已投入使用,孵化楼、教学文体楼及中试平台也已交付,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新药研发一体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搭建完成,购置科研仪器设备2400余台,总价值约2.16亿元,其中113台通过官网和省大型仪器网实现资源共享。实验动物检测平台、高通量筛选平台、临床转化检测平台等多个专业平台的建设,不仅有力支撑了实验室自身的科研工作,还为社会提供了广泛的共享服务。平台启用半年来,已累计与滨州医学院、万华化学等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合同16项,提供内外部技术服务1万余次,成为区域科研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的重要枢纽。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充分借助上海药物所的平台优势,创新引才模式,将柔性引进、兼职双聘与全职直聘相结合,通过赴海外宣讲、设立“伯乐奖”以人引人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广纳贤才。目前,已成功引进课题组长28名,其中包括2位院士、9位国家杰青、3位国家引才计划项目获得者、3位国家优青。同时,他们高度重视自主人才培养,自主培养了1位国家海外优青、1位省杰青和11位省高层次人才,在站博士后17人,职工队伍扩充至194人,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高达88%。此外,他们还与省内外26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191名,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随着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成果亮点纷呈。目前,在研新药及仿制药项目已达97项,其中11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前研究,1个一类新药获临床申请受理,1个一类新药已获临床批件。累计发表SCI论文183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有57篇;申请发明专利37项,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的成功,给全市创新平台树立了标杆。目前,烟台正全力打造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中科环渤海高研院+87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的创新平台体系,覆盖生物医药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审评核查全链条,将努力把烟台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原创新药研发转化高地,助推烟台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了“加速奔跑”,荣昌生物是烟台医药创新的生动写照,研制出全球首创双靶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新药泰它西普、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两款1类新药,公司研发管线正在开展针对20余项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当前,烟台的创新药物研发全面进入成果爆发期,全市现有41款1类新药、11款三类医疗器械处于临床或上市申请阶段,预计5年内将有13款1类新药、11款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对于志在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城的烟台而言,生物医药发展的脚步远未停止。目前,烟台重点推进的生物医药在建项目有31个,总投资超过278亿元。站在新的起点,烟台将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城,持续叫响“创新好药、烟台制造”品牌,为烟台加快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持续注入新动力。
责编:秦菲
相关文章:
创新好药 烟台制造09-09
新城控股:1-8月累计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约93.3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0.91%09-08
昔日总后方今日现代城09-03
上半年完成投资643.5亿元 河北交通投资实现“双过半”09-01
阿里蒋凡:不会单独看外卖的盈利情况,淘宝闪购未来可缩减一半UE亏损08-30
营收两位数下滑,毛利率下降,销售费用增长,富安娜上半年净利再遭“腰斩”08-30
51家粤企上榜中国民企500强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