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的潇湘神写得是亦真亦幻别有韵味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20 20:29:52    


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永贞革新被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晚迁太子宾客,终于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有《刘宾客文集》。存词四十余首。刘禹锡遭贬后,仿民歌作词,其《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等作品富有民歌特色。又与白居易唱和,依曲拍为句,作《忆江南》词。

【注释】①斑竹:生长于湖南,相传系尧二女哭舜,泪下沾竹成斑而名。②楚客:本指屈原。此泛指贬谪楚地的诗人。瑶瑟:瑟的美称。3潇湘:潇水和湘水。

【鉴赏】此词写于作者贬居朗州(今湖南常德)期间。词咏湘妃故事,正是调名本意。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疑,其妃娥皇、女英追至,望苍梧而哀泣,泪洒竹上,染竹成斑,后溺于潇湘二水,成为潇湘水神,俗称湘灵。这首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其中却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深情哀思,妙在用湘灵的鼓瑟传出潇湘明月夜的哀怨,千古同悲,情韵凄凉。

词的开头两句,以重叠的形式写出了心中无限低徊曲折的叹息。潇湘之竹,自从一染娥皇、女英之泪,便增添了一层长存永在的哀伤色彩,成为与众不同的特殊景物。竹上的每个斑痕都含有深意。“点点”二字极写泪痕之多与深,状出情之多与哀之深。

由此,湘妃专一之情、贞洁之志便豁然轩露。作者善于移情入景,使情景妙合无痕。结尾两句主要写楚客想聆听湘妃鼓瑟以抒发千古哀怨之情。作者难以排遣的哀怨与对帝京的强烈思念,令他希望自己成为善于鼓瑟的湘灵的知音。他那种因忠信而见弃的怨愤和在极度苦闷中所产生的无穷的惆怅,同传说中的湘灵的瑟声梦幻般地交织在一起。

那韵悲调苦的动人瑟曲,是天籁自鸣,还是作者心灵的悲叹,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无从分说。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主观情绪与客观景致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构成了一种迷惘恍惚、亦幻亦真的艺术境界,可谓寓真于幻、愈幻愈真。

相关文章:

威伦司保险柜客服人工号码(全国统一)400客服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30

aosemhs热水器客服人工号码(全国统一)400客服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更-新04-30

巴基斯坦高官:印度恐将在24至36小时内动武04-30

虚拟偶像:数字时代的跨界融合新生态04-30

波曼登燃气灶全国各市售后服务点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30

日上智能锁全国统一售后24小时受理客服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汇-总04-30

美大集成 灶全国售后服务网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04-30

融深达指纹锁服务号码24小时(今日更新)实时反馈全+境+到+达04-30